“全国劳动模范”刘可夫:以“匠心”守“初心” 在大庆油田书写奋斗华章-新华网
2025 04/30 19:14:58
来源:大庆油田党委宣传部

“全国劳动模范”刘可夫:以“匠心”守“初心” 在大庆油田书写奋斗华章

字体:

  4月28日,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采油三厂数字化运维中心数字化运维工刘可夫佩戴上“全国劳动模范”奖章,激动不已。

  23年来,他扎根油田,从初出茅庐的职场新人,到变电检修技师、维修电工高级技师、首席技师;从攻克电气维修难题,到助力大庆油田数字化转型;从个人技能提升,到培育出大批行业精英。刘可夫累计完成187项生产检修设备技术改进,创造经济效益千万余元,取得15项国家专利,12项成果推广应用,成为大庆油田的杰出代表。

  全国标准5倍速 电工活练成了“超能力”

  作为石油人的后代,刘可夫从小被父辈的奉献精神深深感染。2002年,面对外企抛出的高薪橄榄枝,他毅然回到大庆油田。

  初入职场,刘可夫虽掌握一定电气知识,却在登杆技能上栽了跟头。但他不服输,苦练本领,一个多月下来,手指磨出厚茧,最终在当年厂里举办的技术运动会上斩获青工组冠军。

  不满足于配电技能的提升,刘可夫主动挑战变电检修工作,逐步摸索出“望、闻、听、切”四大检修绝活,攻克多个电气维修生产难题。

  在一次特大暴风雪中,电杆倾倒、油井停产、井站设备停运。刘可夫主动带领青年抢修突击队,冲向抢险一线,凭借过硬技能提前完成任务。

  作为电工,刘可夫踏遍139.5平方公里的井站,把电工活练成了“超能力”,能够迅速精准判断变配电所及配电线路的各类疑难故障,并以“电子技术”有效解决设备故障。在同等工作时间内,他完成的配电箱接线任务量可达常人的5倍,且质量远超全国同行业工艺标准。

  扎进“新赛道” “技术练兵场”变成了“人才孵化器”

  随着大庆油田数字化转型,刘可夫一头扎进“新赛道”。他带领团队扛起采油三厂全厂仪表维修、系统运维和技术研发的重任,从查故障到搞革新,从修电路板到开发智能系统,样样往前冲。

  2021年,“刘可夫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挂牌成立,他成为“人才锻造师”,带领攻关团队,牵头创新联盟,培养出170名高级技师,600多人通过高级工鉴定,还有人在国家级电工技能竞赛中获得金牌。

  同时,刘可夫还为来自全国各油田的技能员工开展创新方法培训,在“技能强国全国产业工人社区”分享电力行业知识,当遇到一家科研院所井下测量压力芯片装配技术难题时,他用电路板芯片装配技巧当场破解。靠着这些实打实的成绩,2022年他获得省级“金牌教练员”殊荣,成为行业里的“明星导师”。

  着眼降本增效 旧零件里抠出了亿元效益

  面对仪表维修成本高的问题,他始终坚持将“深度维修”与“精细维修”作为降本增效的核心突破口,引领团队成员以电路图分析重建为低成本维修的切入点,全力保障现场应用作为修旧工作的最终落脚点。

  刘可夫带领团队把油田常用仪表的电路板拆开研究透,一点一点绘制电路图,搞清楚每个零件的“脾气”,还把常见故障整理成了“避坑指南”。维修过程中,他们遵循统筹拆解、检测、翻新、重组的科学流程,依据绘制的电路图,精准定位故障板卡的故障点,进而进行电子元器件级别的替换。

  通过这种方式,他们最大程度地利用原有配件,显著降低维修成本。据统计,团队每年维修各类仪表约1300块,修复原值超亿元,多次成功解决大庆油田数字化进程中的生产技术难题。

  刘可夫既是扎根一线的“电匠”,也是默默耕耘的实干家。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人的奋斗,更是无数大庆石油人用双手托举的百年梦想,以行动诠释担当的精神传承。

【纠错】 【责任编辑:董云竹 郭梁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