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爽又黄无码无遮挡在线观看-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時政要聞>>[評論]網貸新規將于10月1日正式落地,

[評論]網貸新規將于10月1日正式落地,金融監管步入“精細治理”時代

發布時間:2025/9/13 20:56:03 瀏覽:258
[摘要][評論]網貸新規將于10月1日正式落地,金融監管步入“精細治理”時代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近日印發《關于加強商業銀行互聯網助貸業務管理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金規〔2025〕9號),對商業銀行與互聯網平臺合作的助貸業務提出一系列明確要求。該通知將于2025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標志著我國對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監管進一步走向深化、細化和規范化。

近年來,商業銀行與外部互聯網平臺合作發放貸款的“助貸”模式迅速興起。這種模式在提升貸款效率、擴大服務覆蓋面上表現出一定優勢,但也逐步暴露出管理責任模糊、風險定價扭曲、消費者權益保障不足等問題。部分銀行為追求規模擴張,放松風險管理,甚至將核心風控環節外包,導致權責錯配、風險積聚。新規的出臺,正是為了從制度層面糾偏扶正,引導互聯網助貸業務回歸服務實體、防控風險的本源。

《通知》首先明確,互聯網助貸屬于互聯網貸款的一種,應嚴格遵循《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等既有規章。這進一步確認了助貸業務的金融業務屬性,強調其必須納入全面金融監管框架之中,而不是游走在“科技”與“金融”之間的灰色地帶。

值得注意的是,新規特別強調“總行集中管理”原則。要求商業銀行總行明確主責部門、制定業務規劃、建立審慎的風險指標,并對不同平臺、不同產品實施分類分層管理。這意味著,助貸業務不能再作為分支行或部門“野蠻生長”的自留地,而必須由總行統一把控,實現權責對等、風險可控。

在合作機構管理方面,《通知》要求商業銀行對平臺運營機構和增信服務機構實行“名單制管理”,并須通過官方渠道披露名單。這不僅提升了合作門檻,也增強了業務透明度,有助于杜絕“暗箱合作”和利益輸送。同時,嚴禁與名單外機構開展合作,顯示出監管肅清市場、去偽存真的決心。

針對長期以來存在的“收費不透明”、“綜合融資成本畸高”等問題,新規提出了極具操作性的要求:明確將增信服務費計入綜合融資成本,禁止平臺以任何形式向借款人收取息費,禁止增信機構變相提高費率。此外,明確要求商業銀行開展差異化風險定價,不得“一刀切”按上限定價,并要確保借款人實際成本符合司法保護要求。這些條款直指行業痛點,體現出監管對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高度重視。

在風控核心環節,《通知》重申商業銀行必須“自主開展風險評價與審批”,平臺不得干預審批通過率。這一點至關重要,明確銀行必須承擔風控主體責任,不能因合作而放松信用審核標準,防范“形式風控”、“通道業務”等扭曲操作。

此外,新規還要求商業銀行將增信余額納入統一授信管理,并定期評估增信機構代償能力,特別是對融資擔保公司的合規性提出明確核查要求。這不僅有助于控制過度增信導致的杠桿累積,也提升了整個業務鏈條的風險抵御能力。

從消費者權益保護角度,《通知》對營銷宣傳、信息披露、貸后催收等都作出了細致規定。要求明確披露貸款主體、利率、增信方、綜合成本等關鍵信息,并嚴禁額外收費。這些措施有助于解決借款人“借錢時看不清、違約后還不起”的困境,推動業務在陽光下運行。

整體來看,這份新規體現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對互聯網貸款業務“一邊發展一邊規范、在規范中促進發展”的監管思路。它既肯定了互聯網助貸的業務價值,也未回避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致力于通過制度設計實現業務效率與風險控制、規模增長與消費者權益之間的再平衡。

隨著新規于今年10月正式落地,商業銀行及其合作機構需盡快調整業務流程、完善管理制度、加強信息披露,真正實現互聯網助貸業務的健康、可持續、高質量服務。這也預示著,中國金融科技監管正從“粗放式包容”步入“精細化治理”的新階段。

來源:網絡

審核:熊毅

編輯: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

發表評論